从 1956 年 IBM 发明硬盘以来,硬盘到今年已经有 58 年的历史了。今天,笔者精选 20 张有代表的图片,来回顾一下硬盘,包括磁盘的历史。
1、1956 年,IBM 发明了第一块硬盘 RAMAC 350,大家见得太多了,不提了。讲两点,RAMAC 代表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也就是随机读取,这是硬盘最大的优点。以前打孔机、磁带都是顺序读取的,速度不是一般的慢;另外,这个硬盘比冰箱大,容量是 5MB。
2、1962 年,IBM 推出 1301 硬盘,它第一次使用空气轴承,消除了摩擦,这个硬盘容量是 28MB。
3、前两代硬盘 IBM 350 RAMAC ( 左 ) 和 IBM 1301 Advance Disk File ( 右 ) ,体积大小都是差不多的。那个时候大型机后面估计就是带一个这种硬盘,这就是高端存储的原始形态,绝对的高大上。
4、那个时候,硬盘生产线上的工人是这么安装硬盘的。图上工人手里拿的是一个盘片,一个硬盘一般有几十个盘片,绝对是一个体力活。
5、1973 年,IBM 推出了 8 英寸的硬盘 33FD,体积大大缩小了。这种尺寸的硬盘被企业市场采用了 20 年。在 1990 EMC 的 Symmetrix 高端存储推出之前,高端存储估计都是用这种大硬盘。后来 EMC 采用普通 PC 的小硬盘,采用 RAID 技术,推出了 Symmetrix 高端存储,从此开创一个存储阵列的新时代。
6、这个图显示了 1960 年到 1990 间硬盘里面的盘片的尺寸的变化,第一个,也就是最大的一个盘片是 1961 年生产的,有 39 英寸大。
7、随着硬盘的盘片体积越来越小,硬盘的体积自然也越来越小 ......
8、1973 年,绝对是存储历史上仅处于 1956 年发明硬盘最重要的年份。IBM 推出了 Winchester 硬盘,首次采用 Winchester 密封结构,这是我们现代硬盘的原型。民间叫温盘,即温彻斯特盘。虽然 IBM 350 RAMAC 是世界上第一块硬盘,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出现才真正定义了硬盘制造结构,直到现在,硬盘的制造还仍遵循这一结构规则。至于这个名字 Winchester 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因为 IBM 要求每一项目都需要有一个代码名,当时这个磁盘固定配置的容量是 30MB 容量,可以插拔的容量 30MB,因此读 30-30 ( thirty-thirty ) 。这些研发人员就拿一款来福枪的名字来命名,这款枪 1984 发明,1985 年市场上就流行起来了,叫 Winchester Model 1894(也叫 Win 94 ) ,它的子弹夹就是叫 .30-30 Winchester(前面的 .30 是口径,后面的 30 是火药,表示 0.30 英寸 7.62 毫米口径,30 格令,约 1.9 克火药,就是终结者里施瓦辛格骑摩托车时拿的那只长枪)。
9、1976 年,希捷的前身 Shugart Associates 公司和王安电脑联合开发了 5.25 英寸软盘驱动器(但这个尺寸的硬盘是 1980 年才推出),大量用在当时的 IBM 和 APPLE 电脑上。笔者印象特别深刻,1988 年,当时一个高中同班同学参加全国高中生计算机大赛,获得二等奖,奖品就是一盒 5.25 英寸的软盘,把笔者羡慕得不得了。现在这个同学在老家开一家电脑店,继续从事计算机行业,也算是把爱好当成事业了。至于为什么是这个尺寸,也有一段故事。据说这两个公司的人经常一起讨论这个项目,一晚下班后他们去一个鸡尾酒吧,看到桌子上的鸡尾酒餐巾纸大小正好,就一致同意把磁盘做成这个大小,回来一量,就是 5.25 英寸,哈哈,有意思吧。
10、1981 年,富士通制造出 10.5 英寸的硬盘,这个时候容量已经到了 446MB 了。
11、1982 年,NEC 给 NTT 定制了一种 8 英寸的硬盘,容量是 354MB。
12、1985 年,昆腾推出了一种插卡式硬盘,容量只有 10MB。是世界上第一个插卡式硬盘。容量为啥这么小,因为体积小,3.5 “,而且很薄。
13、1988 年,日立推出第一款 9.5 英寸的硬盘,看样子很坚固哦。这个硬盘容量已经到达 1.89GB,使用了 8 个盘片。
14、这个就是硬盘的剖面图,可以看到 8 个硬盘碟片。
15、1992 年,SyQuest Technology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 3.5 英寸磁盘驱动器,容量 110MB。笔者上大学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小的磁盘了。
16、1995 年,Iomega(后来被 EMC 收购)推出了首款容量大于 1GB 的磁盘驱动器。笔者好像没有用过,因为后来软盘很快就淘汰了,大家都用 U 盘了。
17、1997 年,希捷推出首款 10,000 转的硬盘,重点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
18、1998 年,日立推出首款 12,000 转的硬盘,尺寸是 2.5 英寸。
19、2000 年,希捷推出其 15,000 转的硬盘,夺回性能之王。希捷命名为 Cheetah(捷豹)X-15,这个名字来自 1960s 美国 NASA 著名的火箭,表达希捷追求更高、更快的雄心。现在企业级硬盘还是希捷的份额最大,哈。
20、2005 年,日立推出最小的 8GB 微硬盘,只有 1 英寸。
大家看到,硬盘发展的趋势就是速快,量大,体小 6 个字。现在闪存很热,很多人认为磁盘命不久矣,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更小的磁盘形态推出,如小于 2.5 英寸的磁盘?更快的磁盘,如 30,000 转的?这个笔者确实也不知道,但由于磁盘的容量优势,因此,更大的硬盘估计还是会有的,比如以后能够看到 2.5 ” 10TB 的硬盘,笔者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
最后,把硬盘体积的变化趋势给大家列一个表格:
对于机械硬盘来说,现在市场只有 3.5" 和 2.5" 的形态了,更小体积的微硬盘全部被固态盘消灭了。1979 年希捷成立,1980 年希捷推出 5.25 “的小硬盘,硬盘才开始规模进入微机领域,原来都是大机和小机才用得起。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统计,从 1956 年发明硬盘以来,据统计,曾经生产硬盘的厂商一共有 221 个公司,在 1980s 中期是顶峰,那个时候也是 PC 崛起的时候。目前幸存下来只有三家:希捷、东芝和西数(其他的公司不一定是死了,只是不生产硬盘了)。一个多么繁荣的行业,现在存活下来的只有 1%,这也许就是 IT 行业的残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