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硬盘的容量停滞不前了很久,现在终于开始再次发威了,HGST、希捷、西数先后推出了 6TB 大容量产品,希捷甚至都已开始出货 8TB。AnandTech 近日找来这三家的 6TB,进行了一次正面 PK,看看在容量 突飞猛进的同时,性能上市是不是也有惊喜。
参战队员:
- HGST UltraStar He6 6TB ( HUS726060ALA640 )
- 希捷 Enterprise Capacity 3.5 HDD v4 6TB ( ST6000NM0024-1HT17Z )
- 西数 WD Red 6TB ( WD60EFRX-68MYMN0 )
本次测试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在一套 PC DAS ( 直连存储 ) 系统中,考察各硬盘直接连在 SATA 6Gbps 接口下的原始性能。
其次是一套 NAS 网络存储系统,各硬盘都配置为 RAID 5 阵列模式。
【三大 6TB 硬盘规格、技术对比】
西数红盘:
这个是最晚发布的,但最值得关注,因为它首次使用了单碟 1.2TB 技术,突破了沉寂多年的单碟 1TB,因此只用了五张碟片,而且是在传统垂直记录技术下达成的。
299 美元的价格也是三者之中最低的。
希捷企业级:
希捷的最传统,六张 1TB 的垂直记录碟片,由此带来的一个不利因素是盘体两侧中央的螺丝位置做了变动,很多机箱可能无法保持得很牢固。
希捷号称性能最佳,但是 450-560 美元的零售价格实在有点高,毕竟是企业级产品。?
HGST 充氦:
这无疑是最具技术革新的,包括两项专利技术:HelioSeal,使用氦气而非传统空气将碟片密封起来;7Stac,在传统的 3.5 寸硬盘标准尺寸内,封装了多达七张碟片 ( 传统技术的极限是六张 ) ,结果还是重量最轻的。
充氦带来的好处非常多,不仅降低了风动剪切,允许封装更多、更薄的碟片,达到同样转速所需的马达功率也小了,因此整体功耗更低,此外就是全密封技术使得硬盘可以放在液冷之中,传统硬盘有呼吸孔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对于大型数据中心来说,该硬盘可以大大降低整体成本,但是单买不太划算,亚马逊上需要约 470 美元。
规格对比:
值得注意的地方都加粗了,尤其是西数红盘的特殊之处比较多:转速较低、加载卸载循环次数偏少、错误率稍高、负载工作量较低、质保更短。由此可见,如果很在乎可靠性,西数红盘并不是首选,毕竟人家是非企业级的嘛。
希捷的缓存容量更大,HGST 的则最轻。
技术特性对比:
首先看 HD Tune Pro 的检测结果:
HGST 的是最齐全的,只少了一个自动噪声管理 ( AAM ) ,通过调整磁头速度来降低噪音的技术。TRIM 是固态硬盘的,就不说了。
西数的又少了个高级电源管理,意味着不能由 NAS 系统通过 ATA 指令来调整磁头停靠间歇。
希捷的则最差,又少了主机保护区域、设备配置覆盖 ( 允许硬盘向主机报告参数变动 ) 、接口电源管理。
接下来是来自 AIDA64 的报告:
这都是一些平常很难接触到的底层技术,不用太在意,但也有几项可以关注下。
西数红盘不支持更精细的电源管理,希捷没有 NCQ。
Streaming 流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流的同步数据传输,并改进低优先级传输的性能,很适合媒体服务器、视频编辑。希捷不支持,但西数支持却并未开启。
【持续、随机读写性能】
就像普通用户那样,将硬盘接在 SATA 6Gbps 接口上,HD Tune Pro 5.50 来测试读写速度。
持续读取:
希捷以 171MB/s 的平均速度遥遥领先,HGST 142MB/s 也还可以,西数因为转速较低,平均只有 126MB/s。
希捷的突发速度也更高,多一倍的缓存帮助不小。
持续写入:
希捷依然领先,平均达到了168MB/s。HGST 139MB/s,西数仍然吃亏在了转速上,只有 123MB/s。
随机读取:
希捷还是第一,HGST 稍稍落后。
随机写入:
西数红盘作为消费级产品的劣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本没法和企业级的比,不过最有趣的是 HGST 512 字节传输上 IOPS 完胜,因为它的扇区尺寸还是 512 字节,不是新的 4KB。
混合读取:
在硬盘的不同区域混合执行随机、持续访问,更接近真实情况。希捷、HGST 不分伯仲,希捷略高。
混合写入:
希捷、HGST 还是差不多,不过 HGST 在突发速率、希捷在 8MB 随机寻道测试上表现有点奇怪。
【单客户访问:DAS/NAS 环境】
接入芯片组的 SATA 6Gbps 接口,NTFS 格式。DAS 测试结果汇总如下:
希捷还是领先。HGST 的读取高于西数,但是写入最低。
NAS 环境中,都配置成 RAID 5 阵列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尤其是读取时,转速较低的西数并不差,完全可以满足,不过在写入密集型应用中就不行了,性能明显差些。
【多客户访问:NAS 环境】
使用 25 个虚拟机同时访问 CIFS ( 通用互联网文件系统 ) 共享,并用 IOMeter 测试总带宽、平均响应时间。
最大吞吐量、100%读取:
最大吞吐量、50%读取:
随机 8KB、70%读取:
60%随机、65%读取:
西数低转速的劣势再次暴露。多客户的随机访问会让其性能大大下跌,希捷则能稳住。
不过,西数红盘面向 NAS,一般不会有太多人同时访问,更多的是随机访问。
【RAID Resync 重新同步、功耗】
NAS 一般需要多块硬盘组建 RAID,因此重建阵列、重新同步的速度就很重要。
希捷最快,但功耗也最高。西数最慢,但功耗也最低。
再看更多测试环境下的功耗:
希捷的高性能是有代价的。HGST 的充氦技术则在保持同样转速、较高性能的同时省电不少。西数是节省的,优势很大。
最后是一点小意外。RAID 5 阵列重新同步的时候,西数的其中一块突然报了个 I/O 错误。
AnandTech 表示,他们测了那么多硬盘,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
SMART 诊断、NAS 测试都没问题,但是 RAID 阵列仍然不接受这块硬盘,只能换一块新的。将它换到普通 PC 上,使用、测试一切正常。
怀疑是兼容性,但是换盘重建后也没有任何问题。
【结语:各有所长】
测了这么半天,如果你要推荐一款,还真不好说。三块硬盘各有各的特长,而且正好互补重叠。
如果你是普通家庭用户,需要存储大量数据,并且要分享给整个家庭,同时访问人数不超过五个,而且在意功耗,在意价格、性价比,西数红盘 6TB 绝对是不二之选。
如果你需要较好的性能 ( 但不是固态硬盘级别的 ) ,会用到虚拟机、大量并发访问等,也不差钱,希捷企业级 6TB 在等你。
HGST 的充氦技术则代表了一种未来,整体成本更低,而且在性能、价格、功耗之间是最平衡的,也适合 7 × 24 不间断运行,适合高端用户。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