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在 1 月 5 日的 CES 2015 上,nVIDIA 发布了 Tegra X1,这是第一款 T 级运算能力的移动芯片。
这两年 nVIDIA 一直在移动市场不太顺利,Tegra2 还很风光,Tegra3、Tegar4,TegraK1 一代不如一次,不过好像他们没有气馁,在今天的 CES 2015 亮出了新的屠龙刀 "Tegra X1",这款产品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市场表现会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强大的 Tegra X1
相对于 Tegra K1,Tegra X1 最大的进步是从开普勒架构的 GPU 进化到了克斯韦 ( Maxwell ) ,与桌面处理器同步,流处理器数量也从 192 个增至 256 个,堪比入门级桌面独立显卡。(前几年的旗舰独显也不过如此。)
在 CPU 部分,nVIDIA 并没有使用自己研发多年的丹佛核心,而是使用的流行的四个 A57 加四个 A53 的大小核结构,和骁龙 810、三星 Exynos 7 很类似。
放弃了性能强大的 " 丹佛 " 核心让人有些意外,要知道,在之前 nVIDIA 公布的测试成绩中,丹佛核心比苹果的 A8X 还要强劲,是目前最强的 ARM 核心。对于其原因,我们猜测是因为丹佛核心的功耗难以控制,软件兼容性也未必很好,或许他们是想等到工艺进步,技术成熟后再采用。毕竟历经多年苦心设计的架构没道理放弃。
Tegra X1 支持 60FPS 4K 视频硬件解码,格式支持 H.265、H.264、VP9,并原生支持 FP16。
按照通用计算能力,Tegra X1 是第一个有能力媲美超级计算机的移动处理器。15 年前的超级计算机 "ASCI Red",浮点性能第一次突破了 1TFlops ( 万亿次 ) 而今,Tegra X1 就可以超过 1 万亿次——当然是在 FP16 单精度下。
不过,这种算法只是说说,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有实际意义是功耗数字,Tegra X1 采用 20nm 工艺制造,但因为规模庞大,现场展示的 DEMO 大约是 10W,功耗可能要到 15W。说核弹有些扩张,用在移动设备上烫手是肯定的。
当然,nVIDIA 也没打算主攻移动市场,在发布会现场他们展示了 DRIVE PX 汽车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该平台由两个 Tegra X1 处理器组成,可处理来自 12 个车载摄像头的视频,可提供精准的道路检测能力,奥迪将会成为英伟达的首个合作汽车品牌。
尴尬的转身
从 PC 市场到移动市场,是一次成功的转身。他们在 PC 市场增长停滞的时候,成功的看到了移动市场飞速发展的趋势,也很早就进行了研发和预研。
早在 iPhone 出现前的 WM 时代,nVIDIA 就做过 Goforce 系列的移动 GPU,但是没有几家厂商使用。后来他们买了 ARM 的授权,开始做 Tegra,Tegra1 找了微软作为合作伙伴,Zune 惨淡收场。
Tegra2 是其最辉煌的时候,全球第一个双核移动处理器,被广泛采用,要知道高通当年连单核还没做利索。但是他们没有基带芯片,而手机双芯片的调试费时费力,厂家更愿意使用集成基带的 SOC。
到了 Tegra3 时代,这个弱点暴露无疑,人们宁愿用高通、MTK 的双核也不用他们的四核,虽然他们早早收购了基带厂商 Icera,但是迟迟不能完成整合。整合基带的 SOC 做不出来,就没有厂商喜欢用他们的芯片。
虽然后来和小米合作推出了小米 4 和小米平板,但是口碑依然不佳,中兴 U988S 更是惨淡。
于是 nVIDIA 再次转身,投身汽车,希望用高性能征服汽车厂商,进入预装车机市场。
如果说从 PC 到移动市场是一次优势下的主动求变,那么从移动到车机就有点迫不得已。当年在 PC 市场转身时,他们是王者,而如今在移动市场转身时,他们是个失败者。
车机市场能如愿吗?
进军车机市场,与奥迪合作,算是一个出路。但是时机却不太适合。
车机市场在 2014 年已经被苹果和谷歌盯上,将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
而苹果和谷歌选择的方式都是附加车机,也就是说,苹果和谷歌并不用车机自带的硬件。而只需要车机提供一个接口,使用 carplay 或者 Android Auto 的用户只需要把自己的手机连接到汽车,就可以实现丰富的互联网功能。
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硬件是手机,而不是车机。汽车厂商自带车机的重要性正在淡化。
选择这个时候进军车机市场,不算是好时机。既然苹果和谷歌能够把智能车机做好,汽车厂商自带的车机何必下那么大功夫呢?
Tegra X1 有强大的 3D 图形性能,问题是车主用这个干什么?开车玩游戏吗?Tegra X1 有超级计算机级别的通用计算能力,问题是汽车厂商有能力开发吗?能开发出什么用途?
超级强大的技术,难以让用户有实用的体验。目前的车机功能并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未来无人驾驶也许需要,但是无人驾驶更需要软件技术,而非硬件平台。
nVIDIA 空有屠龙之技,却无龙可屠。
有技术无系统是硬伤
nVIDIA 公司聚集了一批天才工程师,甚至可以称之为科学家,其 CEO 黄仁勋亦是工程师出身,可谓技术大牛,超强的技术能力帮助公司在 PC 时代风光无限。
但是,IT 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需要厂商拿出整体的解决方案。GPU 独步天下,你还得有 CPU,还得有基带,全部都有了,要给消费者用,你还得有系统,有应用软件。
用户最后能用的是他直接能操控,能感知的东西,而 nVIDIA 这方面的能力并不强。
当年在 PC 市场,和游戏厂商合作给消费者带来优秀的体验,在后来的移动市场表现就逊色的多,如今转身到车机市场,缺乏系统的他们能成功吗?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