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胆小谨慎的媒体人,我写稿子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出错。但是,写这篇文章的时,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所谓预测,当然可以脑洞大开了,恩,借用张小龙那句话,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如果我预测错了,各位读者,麻烦提醒我在 2015 年年底之前,把这篇 " 胡言乱语 " 给删了。
1,浪淘尽,英雄出
从 2012 年开始,随着新物种智能手机的到来,原来功能机时代,以诺基亚品牌为代表的稳固江山,逐渐瓦解,诺基亚鼎盛时期,曾经占领手机行业的近半壁江山。
而随着智能手机新时代的到来,诺基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空余出来的新市场份额被后起之秀瓜分,在功能机时代原本集中度很高的市场,逐渐被割裂,各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当离散和碎片化。
(如上图所示:诺基亚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苹果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市场处于分化动荡期))
后起者首先是苹果,IOS 领域一家独大。而在安卓市场,新贵华为、小米、HTC 渐次出现。一江浑水来袭,原来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旧河山重整,群雄逐鹿。翻江倒海之中,一大波手机创业公司野心勃勃,觊觎上位。但是,两三年过去,大浪淘进,敌死我活,鹿死谁手,正在分晓。
先看看这几家风头正劲的手机企业。
小米:雷军刚晒完小米的成绩单,小米 2014 年销量 6112 万部。? 而 2012 年、2013 年小米的手机销量分别仅为 719 万、1870 万部。
华为:2015 年手机销量为 7500 万部,而 2013 年销量为 5330 万台。
其中,小米的手机全部为智能手机,而华为智能手机的占比超过 90%。在中国,他们甚至抢占了苹果的市场份额。
而且,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是既有价位仅为数百元的低端智能手机(如红米)。也有中高端手机比,小米将于 2015 年推出超过 3000 元的手机,而华为 2014 年推出的热销机型 MATE7 也属于中高端手机。
2015 年,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品牌智能手机地位,将更加巩固。在中端手机市场,依靠高性价比和品牌优势斩获用户。而同时依靠规模优势,用低价秒杀华强北的山寨机市场,
诚然,在高端的 IOS 领域,国产手机们尚难撼动苹果手机的王者地位。但是,在安卓的主流市场,中国的手机大佬们已经逐渐划定了江山领地,虽然由于各大品牌增速不一,每家的市场份额会逐年变化,但是大部分蛋糕仍然大品牌内部划分,2015 年,手机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不过,不排除未来在个性化的细分市场,可能有一些新的品牌出现。
2,手机创业窗口关闭
在智能手机时代刚到来的时候,一批看到先机的弄潮儿纷纷在智能手机领域创业,大可乐,小辣椒、锤子、节操等等,但是,就跟其他任何领域的创业者一样,能够立在潮头的胜者少之又少,大部分创业者都被海浪拍死在沙滩上。
而 2015 年,如果还有一穷二白的创业者想做创业做手机,可能遭遇更残酷的失败。
虽然跟电商,社交等互联网产品相比,软硬件一体化的手机市场,不可能一家通吃。但是在手机市场,同样只有大机会,没有小机会。
原因很简单,智能手机已经不仅仅是硬件,还是互联网的终端载体,还是能集成大量应用和服务的软件平台。而随着大佬们逐渐坐稳江山,第一他们可以依靠规模优势,大大降低单个手机硬件的成本,第二,可以通过软件的收入补贴硬件的亏损,在这两个前提下,大品牌的智能手机将掌握超高性价比。第三,目前销售额超过 5000 万的手机品牌,都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因此,新来的创业者门槛已经很高,投资人也不会愿意再次冒险一试,因此到了 2015 年,手机创业窗口期基本关闭。
3,山寨机倒闭潮加速
1 月 5 日,广东东莞的兆信通讯实业有限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公司董事长在深圳自杀。12 月,苏州就有两家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联建科技和闳晖科技关门停产。联建科技和闳晖科技都属于当地大型企业,员工数量最多时都在万人以上,其中联建科技最多时能有两万多名员工。
自杀和破产的背后,其实是山寨手机品牌的倒闭潮。兆信通讯主要为一些小品牌代工生产手机。前几年,由于手机市场的分化,手机市场上小品牌林立,大小手机代工厂找到一两家山寨机品牌,就能过上吃穿不愁的小日子。
但是,最近一年,由于大的手机厂商逐渐树立了品牌,因此能够抓住大品牌的代工厂日子比较好过,而随着山寨机的倒闭,山寨机的代工厂日子越发艰难,这正是兆信通讯揭不开锅的原因———兆信没有抱上大品牌的大腿,因此一大批为山寨机代工的代工厂,和山寨机品牌一起倒闭。
2015 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4,国产手机全球化良机
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一家独大,曾经在全球手机销量冠军的宝座上一坐就是 15 年。而彼时,中国的手机厂商,并没有在全球扬名立万的机会。但是,在智能机时代,中国手机品牌反而迎来了走出海外的良机。
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 ( FKI ) 的报告显示,2014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赶超韩国——九家中国手机制造商所占有的整体市场份额超过韩国三星和 LG 所占份额。
这九家企业分别是华为、联想、小米、酷派、中兴、TCL、Vivo、Oppo 和金立,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31.3%。而 2012 年第二季度时,中国厂商还仅占市场份额的 14.6%,只有 5 家生厂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当时韩国的市场份额为 34.8%,是中国的两倍多。?
而另外一家调研机构 Strategy ? Analytics 发布的报告也同样鼓舞人心。根据这家机构 2014 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调研报告,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就有两家是中国企业,其中小米出货量为 1800 万台,占据 5.6%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华为出货量为 1650 万台,占据 5.1% 市场份额,排名第五。两家合计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11% 左右,而 2013 年第三季度,小米和华为的合计份额占比仅为 7.1% 左右。(见下图)?
而 2015 年,中国的几大手机品牌的海外战略,还有新招。
去年小米曾因为专利问题,进入印度市场遭遇禁售的挫折,但是这一禁售令已经取消,而根据小米高管林斌透露,小米还准备进军俄罗斯、巴西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手机市场。而一加手机在美国市场受到的追捧同样令人吃惊。
再来说说华为和中兴———过去,在功能机时代,华为和中兴就以性价比优势,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订单,现在,这种性价比优势在智能手机时代依然存在。
去年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后者拥有的大量专利,以及在国际上的品牌号召力,都将有助于联想开拓海外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智能手机终于可以在全球化浪潮中任性一回———不管这市场是高大上的欧美,还是穷挫矮的亚非拉,反正,捡到手里都是财,吃到嘴里都是肉!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财经故事会,微信号 "caijinggushi"。另外,我还在搜狐 IT 开有同名专栏,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等开有实名专栏。欢迎分享有趣的案例和线索给我。(个人微信号 chenjiyingying)?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