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Hello Moto,国行版摩托罗拉新 Moto X 评测

      [  爱搞机 转载  ]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Hello Moto" 是手机界中,唯一可以比肩诺基亚铃声的时代性标志。摩托罗拉在离开中国市场两年之后,终于回来了。当然,对于活用 X 宝和翻墙的用户来说,Moto 根本就没有离开过(电信卡用户除外)。

      本次评测的 Moto X 是摩托引进的首批机型,同时也是国内首款搭载原生安卓 5.0 的机型,在继承一代丰富体感手势和语音控制,并加入三网 2/3/4G 的凶猛制式支持后,它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参数

      型号:XT1085

      三维:140.8x72.4x3.8-9.9mm

      重量:144g

      屏幕:5.2 寸 1920*1080 分辨率 Super AMOLED 屏幕 @424PPI

      CPU:高通骁龙 801(MSM8974AC@2.5GHz)+ 自然语言处理器及语境计算处理器

      GPU:Adreno330@ 578 MHz

      内存 / 闪存:2GB RAM+16/32GB RAM,不支持 TF 卡拓展

      系统:android 5.0.2

      后置摄像头:索尼 IMX135 1300 万像素 CMOS,f/2.25,支持 4K@30fps 拍摄,双闪光灯,4 倍数码变焦

      前置摄像头:200 万像素,支持 1080p 录像

      网络制式:6 模 19 频,单卡 2/3/4G 全网通,nano-SIM 卡

      其他:NFC、3LED 红外传感器、搭载丽音技术的 4 个麦克风、附带防泼水涂层、支持 Turbo Charger(涡轮快充)技术

      外观与做工

      此次评测拿到的是天然竹后盖 32G 版的 Moto X,机器包装很淡雅,正面只有淡紫色的摩托 logo。

      配件比较丰富,保修单、说明书之外还有一张后盖的环保说明卡,官配的 sim 卡针做得很精致,持握部分有塑料覆盖。

      随机附送的线控耳机 ? Earbuds ? 和 Tubro Charger 涡轮快充充电器,在国外版本中都是需要另外选购的配件,前者售价 19.99 美元(125 元),后者 34.99 美元(219 元),让国行版显得很有诚意。

      Tubro Charger ? 充电器体积较大,但不重,支持 5V/1.6A,9V/1.6A,12V/1.2A 三种输出方式。小米 4、HTC M8、Sony Z3 等支持高通 Quick Charge 2.0 技术的手机都能直接使用,而不支持该技术的手机会自动切换成 ? 5V/1.6A 输出。

      虽然 3.83mm 的边框宽度并不算顶尖,但依靠窄下巴和额头,机身屏占比去到了 73.12%。在白色版本的正面,最显眼的,肯定是上下多达 6 个的传感器开孔。

      除了常规的光线、距离感应器和前置摄像头外,机器上 " 额外 " 的 3 个淡蓝色开孔,它们是 Moto X 红外线系统中的三个 LED 发射器,其接收器在机器额头左侧。

      虽然它们在白色面板上显得不太和谐,但它们让机器的手势识别的距离去到 15cm,并且覆盖几乎整个机身正面。

      机身额头的听筒和下巴扬声器上都有金属托架,真正的扬声器网口在它的周围,这个设计听筒和扬声器成为极佳的积尘工具,很难打理。

      托架略微高出屏幕,反放的时候可以托起屏幕,让声音不被遮盖,顺带在正面跌落时保护屏幕。托架表面有纵向横纹,反放的时候有限定滑动方向的作用,这个设计很用心。

      背面是由整块天然竹材做成的后盖,因为是天然材质,所以每个后盖都有独一无二的纹路。除了黑、粉、蓝、红四色的塑料后盖外,国内首批发售的定制后盖还有黑檀木、皮革两种。

      而 Moto Maker 在线设计平台这会在上半年上线,届时就可以像国外一样,对后盖材料、按钮颜色和金属镶边颜色进行定制,此外还可以像苹果设备一样提供激光雕刻服务(刻名言等)。

      顶部摄像头周围是环形的 LED 闪光灯(由环两侧的两个 LED 灯作为光源),中间部分是 moto 的 logo,传闻中这个位置原来是用来放指纹传感器的,但后来因供应商问题而取消了。顶部和底侧分别安放了两个降噪麦克风(另外两个麦克风收在了正面的听筒和扬声器里面)。

      铝合金中框并非常见的二维弯曲,其在三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的弯曲,用以贴合用户手心,工艺难度甚高。

      顶部左侧是 sim 卡卡槽,耳机口带有金属圈装饰。

      另外,在四角边框上也可以看到 Moto X 作为 9 膜 16 频全球机(可以适应国内所有网络制式)的代价,足足有 8 个天线隔断条,数目上简直是史无前例。

      机身大小上,MotoX 可谓占尽优势。上图左至右分别是三星 S5、小米 4、Moto X、Xshot,Moto X 的长度远短于同屏幕尺寸的 xshot(5.2 寸),和 5 寸的米 4 及 5.1 寸的三星 S5 持平。

      宽度上虽然不低 5 寸的米 4,但和 5.1 寸的 S5 相若。

      而屏幕边缘经过 2.5D 打磨,而且大猩猩玻璃略微高出边框,加上圆润的边角处理,持握手感确实如传说中所说:甚爽。侧边滑动和持握手感可以和它比肩的,也就只有 HTC M8 和 iPhone6 了。

      另外,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Moto X 从内到外都通过纳米涂层进行了防泼水处理,官方宣称是 " 意外泼洒甚至雨中通话都不会毁掉到你的手机 ",这是除了三防机型外最高级别的防水处理了。

      更多相关图赏可以戳右边:我是摩托罗拉 新 Moto X 图赏

      手感玄学

      手机是很多人的重要器官,它即使不在手上,也会在你的口袋里,甚至有可能一天会拿着 3、4 个钟,你总希望它们能拿起来会顺手吧。

      而对手感影响最明显的是外观形状、重心分布、材料质感、以及接缝细节(高低和大小)4 个。

      MotoX 在形状上确实是无可挑剔,但背面金属边框向外突出,而且倒角不够大,让它有点割手。另外,在把手机放在桌面上操作的时候,完全弧形的后盖会让手机不停地晃动。

      另外,为手感而 " 削薄 " 的机身下部,让重心偏向摄像头部分,单手玩手机的时候,重心会跑出掌心,让人有类似 HTC M8 那种 " 手机要翻出掌心 " 的感觉。

      另外,正常卧姿下,手指的默认位置是摄像头而不是内凹的 logo ……

      MotoX 的屏幕去到了 5.2 寸,说单手持握和操作手感能有多好也不太实际。最起码的拉通知栏动作,也没办法在不变换手姿的前提下完成;

      机身底部的金属边框向外突出而且倒角小,承受机身重量的尾指其实不太舒服。不过所幸机身很轻,这个问题不明显。

      而材质方面,天然竹后盖摸起来除了有细微的纹路,以及触感更凉爽外,其实触感和塑料的分别不大,但天然材料带来的大公差,却实在地带来了偏大的上下缝隙,以及和金属边框之间触觉明显的高低差。虽然塑料后盖版本逼格略低,但估计手感会更好。

      特殊材质后盖另外还有一个打理问题:皮质后盖怕水,用久了会吸汗变色,绵软的表面虽然手感很好,但容易招来划痕;而天然竹版本虽然相对好打理,但会比较显旧。

      虽然理智上知道天然材质问题多多,但就像大家更喜欢吃手擀面一样,这就是一种让你甘心为它麻烦的逼格。虽然笔者瞎 BB 说了它那么多缺点,但对比现在市面上的对手,它的手感依旧是 " 最 TM 好 " 的那几部之一。

      屏幕表现

      Moto X 搭载的是 ? 5.2 寸的 1920*1080 Super AMOLED 屏幕(PPI 为 442),细腻度上完全不是问题,色彩表现上也继承了 AMOLED 屏幕过饱和、高对比度的特色。

      Moto X 以 100% 亮度显示全白,最高亮度只有 230 尼特,偏低。

      但 AMOLED 屏幕有祖传的动态亮度调配方式:屏幕统一供电是几乎恒定的,故点亮的像素点越少,它们的局部亮度就越高(不严谨地比喻:水管直径越小,水压越大)。

      当白色占比减小时,屏幕的局部亮度明显提升,白色占比去到 1/4-1/3 之间的时候,亮度就飙到了 380 尼特。

      而调成自动亮度后,一旦有强烈光源,屏幕亮度也会得到增益,即使是全白显示也能暴涨到 367 尼特,即使在阳光下也能有不错的能见度表现。

      此次对比测试找来了三星的 S5、OPPO R5、小米 4 作为对比,当中除了小米 4 之外,都为 AMOLED 屏幕。三星 S5 调成自适应模式,小米 4 调成自然 + 鲜艳模式。统一的亮度测试中,4 部机的亮度排序是小米 4>R5>S5>Moto X。

      统一 100% 亮度显示白色,Moto X 的屏幕调教,在 AMOLED 阵营中也显得明显偏红。

      纯黑显示是 AMOLED 屏幕的最大优势,除了小米 4 顶部漏光明显外,其他三部机器几乎都是纯黑了。

      纯色表现上,三部采用 ? AMOLED 屏幕的机器都非常接近,比采用 IPS 屏幕的小米 4 要来得更加艳丽。特别是在红色显示上,在 AMOLED 屏幕面前,IPS 屏幕的红色都显得像粉红色了。Moto X 的蓝色和绿色表现更加深沉,而红色表现则相对比较淡雅。

      样张表现中,小米 4 的饱和度在 ? AMOLED 屏幕面前无能为力,而且最后的落日样张中因为对比度上不去,导致暗部细节泛白。

      而三星 S5 的显示上有偏绿的倾向(落日样张),而 Moto X 则有偏黄(绿草样张)和偏红(背壳样张)的倾向,R5 则是明显偏蓝了(荷花和海面样张)。

      从左到右分别是三星的 S5、Moto X、OPPO R5 和小米 4,左侧三部采用 ? AMOLED 屏幕的机器,在大角度下都没有明显的亮度衰减和偏色现象,表现不错。

      左上角大角度

      左下角大角度

      右上角大角度

      右下角大角度

      在 4 个方向的死亡对角线上,三部采用 ? AMOLED 屏幕的机器都有不错的表现。而采用 IPS 屏幕的小米 4,因为显示原理所限,在左下和右上角偏亮,在另外两个对焦则有明显的亮度衰减,效果不太尽如人意。

      而实际观感也和样张测试相近,R5 的屏幕偏蓝严重、而 motoX 则是有中度的偏黄,直接导致它们的观感都显得有点重口,而 S5 虽然也偏,但幅度最小。残酷的事实又再次证明,三星还是把最好的 AMOLED 屏幕留给了自己(也可能是最好的调教)。

      总结来说,Moto X ? 的屏幕虽然整体亮度不算很高,但在色彩表现、可视角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而颜色调教上则偏红偏黄。不过这些都是直接对比才会轻松发现的,日常使用很少能察觉出来(三星 S2/NOTE2 等一眼可见偏色的机型笑而不语)。

      系统

      Moto 是除了现任 Google 亲儿子之外,系统升级最快的厂商(传说只要系统推出后 8 天就能适配)。在很多旗舰手机还在愁能不能升级到 5.0 的时候,Moto ? X 就已经搭载了安卓 5.0.2 系统。这让它成为了国内销售的手机之中,版本号最高的手机,没有之一。

      摩托依旧秉承 " 只提供最流畅纯净的系统,其他定制化交由用户自行选择 " 的传统,所以我们看到的 Moto ? X ,在系统上几近原生,异常干净。包括系统应用在内,所有应用加起来一共只有 23 个。

      而安卓 5.0 上的桌面应用,再次 " 得到 " 简化,这次的应用抽屉真的只是个抽屉,没有排序和插件选择功能了。虽然桌面做得挺漂亮,但确实不如国内的产品来得顺手。

      通知栏默认只显示通知,二次下拉会显示硕大的快捷按钮,并自带半透明背景和精致的过渡动画。卡片式堆叠的任务管理器会记录所有曾经打开的应用和网页,即使重启也不会被清空,应用切换速度很高。

      而基础服务上,因为要入华,所以谷歌服务都被联想和国内第三方应用代替了。这对于很少翻墙的用户来说或许是个好事,毕竟他们用不着的谷歌框架,其耗电量确实是高得不可思议。

      Google Now 被换成了中国移动的灵犀语音(非中移动用户的话,它在后台帮你发几条免费的确认短信,刚开始还以为是手机中木马了……)。软件商店和安全应用换成了联想的乐商店和乐安全,但它们都经过了重置,完全看不出联想的影子,功能上非常精简和克制,颇有 " 原生 " 的味道。

      甚至自带音乐(纯粹的离线播放器)、媒体库(相册)都被改成符合安卓原生规范的造型,后者还带有类似 ? HTC Zoe 的 " 精彩画面 " 功能,可以自动根据位置将照片 / 视频做成动画视频,不过实用性不高。

      Moto 移动计算系统

      虽然系统非常精简和克制,但 moto 手机特有的 " 移动计算系统 " 得到了保留,并被封装到一个名为 "Moto" 的 app 之中。

      其本质上是一系列方便用户操作的快捷功能和私人助手的集合。而大家熟知的挥手显示、全天候语音响应等知名功能,其实都是它的一部分。

      其包括 " 助手、操作、语音和显示 " 四部分(左一图)。助手可以让手机在晚上睡觉等特定时间进入勿扰模式,保持机器静音;可以根据日历的议程(现只支持自带日历),在用户开会的时候打开勿扰模式,并通过预设短信回复未接来电。

      快捷操作方面,一举囊括了 moto 粉熟知的 " 挥手静音、转动拍摄、伸手显示、甩动开手电筒 " 等体感手势操作:

      来电或闹钟响的时候,在屏幕上方 15cm 距离内挥手即可自动静音或延后闹钟;

      甩动手腕触发打开相机,而且动作很慢也可触发,响应很快;

      靠近触发则是通过机身上额外多出的 3 个红外感应器完成,基本上在手机上方靠近就可以唤醒屏幕;

      而甩动手电筒的功能比较少用,需要点力模拟 " 切 " 的动作,伴随一些浅震动后闪光灯就会打开或关闭。

      其实类似功能很多手机都有,但实际使用中其手势操作的成功率和容错率都远超其他手机。注意,是所有的其他手机(第一代 motoX 除外)。这种功能暂时也只有带有额外动作传感器和芯片的 moto X 系列能做好了。

      语音功能是当年笔者都差点入手第一代 motoX 的重要原因,因为内置了全天候工作的自然语义处理器,所以机器会在后台 " 等候 " 用户的语音唤醒(即使熄屏了也可以),这样就可以做到完全地免手动语音操作。

      机器支持重新录入其他语音指令,并且会识别声纹信息,其他人无法唤醒。而唤醒之后接入的搜索平台从 Google Now 转为了灵犀语音。虽然后者智能程度,还无法和 Google Now 相比,但其实际响应速度和识别结果上都已经和 " 原版 " 很接近了。

      其他系列手机中,暂时只有 MX4 Pro 也带有类似的语音芯片,但魅族的优化还没做好,其语音唤醒对距离和环境安静度要求高,而且经常会伴随系统待机而无法唤醒。

      不过 motoX 上的也未达完美,4 个麦克风能保证在手持距离下能用正常说话音量唤醒,但声音在空气中的衰减太快,离手机距离超过 1m 就得用喊了;而如果环境比较嘈杂,还是得用微信语音的手姿使用。这虽然是装逼利器,但平时最多是起床问个天气,让机器播个音乐而已。

      但笔者依旧认为这绝壁依然是 MotoX 的大卖点,毕竟能把语音功能做得这么好的,地球上只此一家。

      通知显示功能本身很简单,就是让应用和系统通知在锁屏界面出现,但配合 ? AMOLED 屏幕纯黑显示几乎不耗电的特性,让屏幕只点亮需要的像素点以显示通知。当手靠近机器或在上方经过,甚至轻轻晃动手机(敲击桌面也能唤醒),屏幕会显示时间和通知。

      这时可以上划转跳到相关应用,或下划解锁。如果有通知未查看,它会间隔性地闪动解锁界面进行提醒。而且下面的断网待机测试告诉大家,这个功能对待机时长影响很轻微,值得常开(略显讽刺的是,把 A 屏的特性用得最好的 moto,居然拿不到最好 A 屏)。

      这个几个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基本上只要你拿起手机或者伸手过去时候,它都已经点亮屏幕显示时间,等着你去解锁了。这是笔者使用过程中最喜欢的一个功能细节,有个手机总是在忠实地等着你的感觉,略爽,而且锁屏键也几乎被闲置了。

      至于误触发的问题,在笔者拿到评测机到截稿前的 6 天内,机器未曾试过在口袋中被误解锁,手电筒和相机也未出现过被无意打开的现象,倒是因为笔者将语音触发命令改为了 "OK moto",语音系统误触发过 2 次。

      另外 moto 官方表示,国外版本中的驾驶模式也将在后期加上,其可以根据用户的运动速度和背景噪音情况,判断用户是否在开车,并自动打开驾驶模式。而拓展配件上,官配有支持语音命令的 ? Moto Hint 蓝牙耳机,可以直接通过耳机唤醒手机的语音助手。

      拍照

      新 Moto X 的感光元件从一代的 1000 万像素 OV CMOS 改成了索尼的 IMX135,没用上现在旗舰主流的 IMX214,确实让人遗憾(同样遭遇的还有 LG G3)。

      原生相机的使用逻辑上和常规相机相反,任意点击屏幕是触发快门,而拖动中间的对焦框,可以进行重新测光和对焦,并有实时预览。左划调出设定拨轮,可以进行开关 HDR、开关闪光灯等操作,右划是图片预览,上下滑动可以进行数码对焦。

      笔者对这种使用逻辑的意见和 @神谕相反,正常人拉起就拍的几率更大,把整个屏幕都做成快门可以省下瞄准快门按钮的麻烦,而对于深度用户,现在还可以实时预览测光变化,稍微习惯后就可以相当顺手了。

      实际表现上,机器的对焦和成像速度很快,而且支持 4K 视频输出和 1080P@60fps 的慢动作视频录制。

      机器的白平衡比较准,稍微有偏黄偏暖的倾向,默认测光统一偏亮,但 IMX135 的兼容度并算高,明暗光差大的场景容易丢失亮部 / 暗部细节。

      原图

      中央放大到 100% 后的截图 ?

      白天辨析力表现正常,楼房内的防盗栏杆都能看清,但画面边缘有轻度的画面劣化现象。

      HDR 效果

      HDR 效果不太理想,虽然能表现出暗部细节,但天空和大楼右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色。

      最近微距距离大概为 5-10cm 左右,虽然光圈只有 F2.25,但背景虚化效果还不错,而且对焦成功率很高。

      夜景和弱光表现上,Moto X 的策略是优先保证画面亮度和成片率,所以统一采用了比正常高出一档的 ISO,快门安全快门定在了 1/15 秒以上,成片率较高。在室内灯光环境下,可以拍出画面明亮,而且清晰漂亮的照片,但在室外弱光下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

      即使 ISO 只去到 800-1000 之间,但画面噪点已经比较严重,细节保留不多。不过机器的测光和白平衡表现相当不错,而且非常稳定。

      打开 HDR 后

      虽然原生相机没有提供夜景模式,但 HDR 模式同样可以用于提高夜景拍摄表现。打开 HDR 后,画面亮度提升了一个档,亮度比肉眼所见还要高,虽然画面噪点依旧明显,让夜景样张的色彩显得相当漂亮。

      总体来说,Moto X ? 的拍照表现不算好,白天可战夜间吃力,对焦和成像速度很高,白平衡和测光校准,白天辨析力不错,但弱光和夜间表现不佳。对比上一代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是没达到大家对现在旗舰机拍照水平的预期。

      性能

      Moto X 采用的是骁龙 801+1080P 屏幕的配置,这是现时市面上性能最均衡的旗舰配置选择。

      CPU 性能测试

      读取和写入速度测试(会影响大型文件和软件的载入速度)

      GPU 测试(影响游戏和画面流畅性表现)

      在搞机跑分库中,Moto X 处于最强的一个批次,和 HTC M8、小米 Note 等同配置的机型在不同项目中互有胜负,但差距都不大。

      不过让人惊奇的是 ? Moto X 的 GPU 呈现曲线不太好看,但实际体验依旧神流畅,甚至让笔者都开始怀疑曲线了。这可能和它良心地将 60 帧流畅线(绿线)的比例放得很高有关(魅蓝等机器将绿线位置调得奇低,显示精确就不高了)。

      优化不佳的第三方应用,上下两层从左到右,分别是贴吧、微博、淘宝、应用汇、豌豆荚、朋友圈,曲线也很少突破绿线。实际使用中,也只有在滑到未加载内容的时候,才能让它卡顿一下。

      而真正优化不佳的居然是小米桌面(伪处女座米粉诚实地说,真的用不惯原生桌面,虽然它确实帅),而和它一脉相连的小米系统,根本无法在默认 ART 模式的安卓 5.0 上安装……

      总体来说,实际操作的流畅性上,Moto X ? 有原生系统加成,打趴被 MIUI" 拖累 " 的小米 Note,以及被 2K 屏拖累的 G3 不成问题,而廉颇老矣优化不佳的三星 S5 和华为 Mate7 就更不是对手了。

      不过和流畅性处在手机界顶端的火腿肠 M8(刷上安卓 5.0 后口味更佳)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特别是多任务按键的反应速度上)。但整体排名上,Moto X 流畅性足矣排前面几名了。

      兼容性

      安卓 5.0 默认,而且只有 ART 模式。实际测试下,日常应用只遇到过小米系统无法安装。不过即使有问题,大牌应用肯定会很快跟进对安卓 5.0 的支持,这个问题不必多虑。

      不过游戏的兼容性测试就没那么感人了,寺庙逃亡之类没有额外数据包的小型游戏运行没鸭梨。

      但狂野飙车 8、现代战争 4、暗影之枪都无法安装,现代战争 5、极品飞车 17 安装后闪退,真实赛车 3 能运行但无画面,NBA2K13 流畅运行但部分贴图不全,死亡扳机 2 无法联网(可能和使用了破解版有关?)。

      测试结果告诉大家,如果喜欢玩大型游戏,在升级安卓 5.0 之前,确实得慎重了。

      续航

      不同使用强度下,其续航表现如下:

      wifi 下下载、安装和调试应用 4 小时后,掉电 65%,折合每小时 16.25%(6.15 小时续航),动态耗电在每小时 12%-24% 之间波动。

      而这种中度强度下,电池温度一直维持在 33 度左右,表现不错。

      使用娱乐兔,在半小时内超高强度跑分,平均小时耗电 30%-37%(3 小时可以把电池耗尽),此时的电池的最高温度已经去到近 40 度了。

      使用多看阅读,清理后台,50% 亮度,wifi 环境,每小时耗电 6% 左右(16.7 小时),这个表现出乎预料地好。如果配合 A 屏的特性,使用黑色的背景,估计阅读时间会长不少。

      半夜飞行模式待机,每小时耗电在 0.3%-0.57% 之间波动,折合待机时间 7.3 天 -13.9 天之间,实际一晚 8 小时下来,掉电 4%。对飞行模式来说,掉电还是有点多。但考虑到机器上有众多全天候待命的传感器和语义处理器,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

      电信 4G 网络待机断开 wifi,每小时耗电在 1.22% 左右(已开非 root 版的绿色守护,只保留微信在后台),折合纯待机时间 83 小时(3 天半)左右。

      打开 4G 网络和 wifi 待机,模拟的正常办公室待机的状态,每小时耗电在 1.81%-2.58% 之间,1.6 天(38.7h)-2.3 天(55h)。以每天上班通勤 10 小时算,一天不用也会掉电 18-26%,而截图的当晚 8 小时掉电 20%,折算一天 60% ……

      综合来说,Moto X 的续航表现不算优秀,但表现也肯定不差,在简单的阅读项目表现优异,综合表现已经超过 2300mah 电池 5 寸 A 屏配骁龙 410 的 Galaxy A5 不少。轻度使用一天一充没问题,但联网待机耗电偏高,联网不用也得 3 天 2 充。

      Moto 硬是用 2300mah 电池做出 2800mah 的 " 使用时间 ",这确实值得点赞,但无奈机器的 wifi 和 4G 网络模块耗电压力大,纯待机能力偏低。作为参照,2800mah 的三星 S5(5.1 寸)和 HTC M8(5 寸),Xshot 只有 2600mah(5.2 寸),它们的续航都能比 motoX 好不少。

      充电 & 发热 & 外放音量 / 音质

      motoX 的小容量电池 + 闪充充电器的搭配,有点像 G2 之前的 LG 策略:电池虽小,但能保你一天够用,而且给你很快的充电速度,以此换来更薄更轻的机身。

      这次国行版标配的闪充之后,motoX 的充电速度也是可以预料地神速。闪充可以根据机器的电量多少进行充电速度调配,低电量可以用猛充,将近满电自动切换到涓流充电。

      每 5 分钟记录,从 18% 电量开始充电,15 分钟充进去 28%(官方说的充电 15 分钟可带来 7 小时的电量,明显说的是待机 7 小时……),38 分钟充进去 52%(去到 70%),峰值速度更加超过了每小时 106%。但充电速度在后期减缓,最后的 10% 以涓流的速度充电,耗时 27 分钟。

      涡轮快充的速度确实很快,但发热也比较明显,发热峰值最高更是突破了 40.4 度。不过平时起床发现昨晚忘记充电,在洗刷间隙来个闪充,也够你坚持到办公室了。

      发热方面,室温 25 度的情况下,经过半小时的娱乐兔冲刺跑分,机身正面最高温度可以去到 42.2 度,背面最高 40.3 度。机器的发热控制中规中矩,但木质后盖和甚至连金属边框都不是最高温的地方(金属边框都不热,这肯定算黑科技了),手持只感觉到暖手。

      虽然 Moto X 没有做成双扬声器,但它的外放音量和音质,居然依旧去到了逆天级别,10cm 距离下最大音量播放泡沫,峰值达到了 93.7 分贝,把分贝计放在旁边更是将近 102 分贝。

      而外放标杆 HTC M8 的 Boomsound 双扬声器也只有 92.3 分贝,它单扬声器也只有 88.2 分贝。手机中,音量能和它们相比的,恐怕只有 HTC M7 和魅族 MX4 了。

      而音质方面,Moto X 的外放音质可以轻松打趴 MX4,已经可以去到和 ? HTC M8 相近的水平了,可以轻松震慑各种山寨机的外放。

      总结

      Moto X 是一部个性和优缺点都很鲜明的手机:它有绝无仅有的后盖材质和外观设计,手感上佳(很可能还是是安卓最佳);系统纯净神流畅,摩托移动计算系统带来的手势和语音操作都让其用起来相当顺手和听话。

      在习惯了摇动开相机、挥手亮屏和 "OK MOTO X" 的语音命令之后,恐怕都很难适应的普通手机了。而国行版 Moto X 售价 2999 起,多送了国外选配的耳机和涡轮充电器,而 X 宝上三网 V 版 16G 就 2700-2800 了(只能说国外也不太便宜),这些都让摩托的回归显得相当有诚意。

      的确,它的拍照和续航都是大短板,而且漂亮的皮革和竹制后盖都很容易被刮花或弄脏。但就像第一代的 iPad 一样,这是一部要亲自用过之后,才能领略其魅力的设备。它或许不是最均衡最强的手机,但它肯定会是用起来最特殊最顺手的一部。当然,前提是自备尿袋(移动电源)。

      利益相关:已被机器掰弯,路人已转 Moto 狗,汪……

    appnews.zol.com.cn true //appnews.zol.com.cn/507/5079100.html report 19343   "Hello Moto" 是手机界中,唯一可以比肩诺基亚铃声的时代性标志。摩托罗拉在离开中国市场两年之后,终于回来了。当然,对于活用 X 宝和翻墙的用户来说,Moto 根本就没有离开过(电信卡用户除外)。  本次评测的 Moto X 是摩托引进的首批机型,同时也是国内首款搭载...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