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又是红杉!美团、点评合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作者:钉科技     |  责编:王雪峰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前,互联网市场已有多起同质化竞争者合并的案例,早一点的有优酷与土豆的合并,中期有滴滴、快的的合并,近期的有58与赶集的合并等。

    至于合并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烧钱模式无法持续,二是资本的幕后推动。斗则两害,合则双赢,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及其背后资方的共识。

    互联网奉行赢家通吃的法则,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即便在一个巨大的市场,即便第二还能够存活,那也与第一之间相差甚远,不会在一个量级。

    阿里在电商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百度在搜索领域的一家独大,腾讯在社交方面的独孤求败,360在安全市场的统治地位,都是赢家通吃法则的具体体现。

    O2O市场蕴藏巨大潜力,有可能诞生一个体量足以比肩BAT的互联网巨头,58与赶集合并就是朝着这一目标而去,而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也是抱着这一目的。

    美团背靠阿里,大众点评则有腾讯倚仗,这一点与滴滴、快的合并之初的状态类似,因此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也可以看做是阿里与腾讯的再一次携手。

    当然,除了阿里与腾讯的原因,还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推动,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杉资本。

    红杉资本于1972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在成立之后的40多年之中,红杉作为第一家机构投资人投资了如Apple, Google, Cisco, Oracle, Yahoo, Linkedin等众多创新型的领导潮流的公司,并获得了丰厚回报。例如,2004年Google上市后,红杉资本将其1250万美元变为50亿美元以上回报。而它在YouTube上的1150万美元投资也随着Google的收购,变成了4.95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红杉资本也有强大影响力。据钉科技了解,红杉资本既是美团的投资方,也是大众点评的投资方。2010年红杉资本A轮投资2000万美元,是美团第一轮到第四轮的投资者;2003年就成立的大众点评,2006年获得红杉资本100万美元投资,随后的C轮、D轮红杉资本都有跟投。

    这种同时投资两个甚至多个同领域竞争对手的做法,在红杉资本的投资历史上并不鲜见。例如,红杉资本曾投资过唯品会 和乐峰网,而其一手主导了二者合并,提升唯品的估值后顺利将唯品在美国推上市。

    在旅游O2O领域,投资过驴妈妈和途牛;在汽车O2O领域投资过51用车、PP租车、天天快车等。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似乎成为红杉资本的投资原则。选择一个大市场,投资2家以上有潜力的公司,如果在竞争中短期内不能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则尽力推动二者的合并,做大新公司的规模和估值,迅速推上市之后再套现离场。红杉资本的投资逻辑大体如此。

    据统计,红杉资本总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20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

    其实,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很多都与红杉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资本联系,包括站在美团与大众点评背后的阿里、腾讯,还包括京东、360、小米等。

    在不久前习主席访问美国时,召开了中美互联网论坛,除了BAT、360、京东等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大佬之外,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作为美方代表也赫然在列,就表明红杉资本在中美两大市场的强大实力所在。

    以红杉资本为代表的资本正主导着互联网市场格局。甚至可以说,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是业务驱动、产品驱动了,而是资本在驱动。在资本大鳄面前,任何决策都要服从于服务于“向钱看”这个原则。

    appnews.zol.com.cn true //appnews.zol.com.cn/544/5446033.html report 2591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前,互联网市场已有多起同质化竞争者合并的案例,早一点的有优酷与土豆的合并,中期有滴滴、快的的合并,近期的有58与赶集的合并等。至于合并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烧钱模式无法持续,二是资本的幕后推动。斗则两害,合则双赢,是这些互联网公...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